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京津冀“7·5”强对流天气形成的环境条件及中尺度特征
许敏, 沈芳, 刘璇, 刘艳杰, 张湘涵
干旱气象    2022, 40 (6): 993-1002.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2)-06-0993
摘要350)   HTML4)    PDF(pc) (33475KB)(891)    收藏

2021年7月5日下午至夜间,京津冀中部地区陆续出现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小冰雹等混合型强对流天气,基于地面区域自动气象站、多普勒雷达、FY-2G气象卫星、微波辐射计以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第五代大气再分析资料ERA5等多源资料,重点对此次短时强降水形成的大气环境条件和中尺度特征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和局地小冰雹的混合型强对流天气发生前即显现出良好的水汽条件,低层和中层的水汽通量强辐合早于降水1~2 h出现,整层大气可降水量在强抬升作用下不断累积;垂直假相当位温(θse)能量锋区的形成,“上干下湿”不稳定层结的维持,0~6 km强垂直风切变以及对流有效位能(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CAPE)、K指数、SI增强等条件的建立,为强对流的爆发创造了热力、动力和不稳定环境;高空槽东移携带干冷空气南下与低空暖舌共同形成的不稳定层结,为强对流天气的出现提供了天气尺度上升运动;下午时段出现的强对流较夜间能量释放更大,高强度的降水导致局地气温骤降,冷池效应更明显,其南移过程中与强降水落区对应,冷池边界的地面辐合线为中尺度触发系统;云底高度迅速下降、云底红外亮温骤增预示着强对流云团形成,云体东南边界清晰的暗影表明积雨云强烈发展。大尺度天气系统背景下,对中尺度系统深入分析得到的重要特征可用于强对流天气的短临预报预警。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线状MCSs强降水特征及形成条件
许敏, 沈芳, 刘淇淇, 李娜, 王洁
干旱气象    2022, 40 (4): 596-604.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2)-04-0596
摘要328)   HTML3)    PDF(pc) (11788KB)(1114)    收藏

基于2010—2019年国家气象站观测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以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再分析资料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第5代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ERA5,对冀中廊坊线状MCSs强降水雷达回波、气候特征,以及降水过程中物理量变化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线状MCSs强降水的雷达反射率因子回波形态有3类,即层状云后置(trailing stratiform,TS)型,层状云前置(leading stratiform,LS)型和层状云平行(parallel stratiform,PS)型,其中TS型出现频率最高,LS型和PS型出现频率相对较少,线状MCSs强降水发生具有明显的月际变化和日变化特征,高发于一年中的7月和一日中的前半夜;(2)线状MCSs强降水形成于4种天气尺度环流形势下,即低槽型、横槽型、低涡型和西风环流型,以低槽型最为普遍;(3)700 hPa偏西方向来的相对干冷空气与低空西南气流共同作用,加剧了大气的层结不稳定性,提高了降水效率,850 hPa偏南水汽分量越大,越有利于形成雨区相对较小、但雨强较大的强降雨天气,925 hPa东南风的配合明显扩大了强降雨落区;(4)线状MCSs生成于强的热力环境背景下,对流有效位能(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 CAPE)在316.7~1545.7 J·kg-1,垂直能量螺旋度(vertical energy helicity,VEH)为正值且明显大于2×10-4 J·m·kg-1·s-2是其形成的有利能量条件。PS型MCSs强降水过程中,高空水平辐散加强了抽吸作用,使大的上升速率得以维持,优越的动力条件是强降雨持续时间更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河北省廊坊市初冬雨雪相变特征及预报指标初探
王清川,寿绍文,许敏,张绍恢
干旱气象    2012, 30 (2): 276-282.  
摘要1200)      PDF(pc) (1867KB)(995)    收藏

利用河北省廊坊市45 a 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河北省廊坊市区初冬雨雪相变的天气气候特点。利用Micaps 常规资料、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自动站资料,对近年来廊坊市出现的典型雨雪相变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物理量场和雷达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表明: 500 hPa 西来低槽( 涡) 、700 hPa 和850 hPa 切变、地面倒槽等影响系统共同作用是河北省廊坊市雨雪相变天气过程的典型形势。 0 ℃层在950 hPa 可作为雨雪转换的临界面,北京多普勒天气雷达上0 ℃层亮带高度迅速下降后1 ~2 h 内,即可以推断廊坊降水相态将由雨转为雪。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廊坊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王清川, 寿绍文, 许敏, 张绍恢
J4    2010, 28 (4): 475-482.  
摘要1159)      PDF(pc) (414KB)(2103)    收藏

2008年廊坊市气象灾情普查资料显示,暴雨洪涝灾害是气象灾害中造成损失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1949~2007年廊坊市由暴雨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总计达1 986.73亿元,占所有气象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82.2%,严重影响着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依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和灾害风险评估原理,计算出廊坊市地理地貌状况指数(H)、暴雨洪涝发生强度指数(C)、暴雨洪涝灾害频率指数(R)、承灾体经济承灾能力指数(E)、经济损失指数(E')、生命易损指数(L)、生命损伤指数(L'),抗灾能力指数(K)等8个风险指数,并对其进行评估与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评价了廊坊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程度的地域差异,得出各县市区的综合风险指数,并按极高、高、中、低等4级分区法对廊坊市暴雨洪涝灾害的综合风险指数进行区。研究所形成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度区划对本地防御暴雨洪涝和降低灾害损失,以及对暴雨洪涝灾害采取有效管理提供了比较客观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